在经济下行与消费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下,房地产产业链陷入深度调整周期,相关行业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恶化。近期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知名设计院欠薪事件的网络发酵,暴露出建筑设计行业正面临生存危机。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暖通设计师群体,如何在行业寒冬中探寻突围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建筑设计行业受到了哪些影响?

建筑设计行业当前正遭遇三重系统性冲击:首先是行业人力结构的剧烈震荡。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共生体,建筑设计机构与开发企业形成强关联性,市场景气度下滑直接触发裁员浪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民营设计企业人员优化比例普遍突破40%,国有设计院同样开启结构性调整,这场全行业岗位收缩潮使得从业者面临严峻的就业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成本的极限压缩。伴随房地产项目开发量锐减,设计机构普遍陷入项目断档、回款迟滞的困境。为维持基本运转,降薪举措已从民营机构蔓延至国有设计院,部分中小型设计单位甚至出现工资拖欠现象,从业者收入较行业高峰期普遍腰斩,绩效奖金更是成为空中楼阁。更为严峻的是市场竞争的持续恶化。在行业订单总量萎缩的背景下,设计机构为争夺有限项目陷入价格血拼,设计费报价跌破行业成本线,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模式既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又导致设计师工作强度陡增,形成"低价竞标-超负荷工作-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建筑设计师的路在何方?
面对行业剧变,暖通设计师的转型路径日渐清晰。首要战略是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聚焦新兴业务增长点。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战略推进下,城市建设重点已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领域释放出巨大市场需求。具备医疗净化、数据中心温控、绿色建筑节能等专项技术能力的设计师,可深度参与区域能源站规划、近零能耗建筑改造等新兴项目,在产业转型中占据先发优势。核心竞争力的重塑同样关键。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趋势下,设计师亟需构建多维能力体系:既要掌握BIM正向设计、能耗模拟分析等数字化工具,又要精通辐射供冷、热泵耦合系统等前沿技术,更需具备从方案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全周期服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民用建筑市场低迷期,工业厂房、生物实验室等专业领域设计需求逆势增长,这提示从业者应向细分领域深度转型,通过专业技术壁垒构筑职业防火墙。行业调整期实质是能力重塑的关键期,唯有持续提升技术深度与服务广度,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实现价值跃升。

参考资料:
1.上海国际暖通空调与舒适系统展览会COMFORTECO CHINA-热泵展|暖通空调展|舒适系统展
2.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