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部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在政策强力驱动下,该领域正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成为存量经济时代极具潜力的细分赛道。广东某暖通渠道商表示:"纯粹蓝海市场已难寻觅,但城中村改造确系当前优质业务增长点。"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国家层面:
城中村改造成为年度高频政策词汇,年内重要会议五次重点部署:
-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
-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改造工作要求
- 7月28日召开国家级专项工作部署会议
- 8月1日央行会议要求强化金融支持
住建部监管系统运行两月即覆盖162城,标志着全国性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地方层面:
重点城市精准施策形成示范效应:
- 广州立法先行,通过《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系统构建资金支持、税费优惠等政策框架
- 上海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启动10个项目,十年规划完成62个重点片区改造
- 深圳试点先行,年内启动40个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创新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
- 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同步出台配套实施方案
市场容量测算:
住建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现有23个超大特大城市(含第七次人口普查新增的哈尔滨等4城)。尽管本轮改造聚焦核心城市群,但专业机构预测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级。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抓手,该工程不仅重构城市发展空间,更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建材需求等关联产业。对暖通行业而言,其衍生的建筑改造、设备更新需求具有显著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