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市场结构深度调整来看,精装配套与家装零售两大民用市场持续收缩,唯有工程项目领域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成为维系行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支柱。值得关注的是,工程项目市场内部正经历结构性分化:工业项目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农副项目仍处于培育阶段,商业项目则显露疲态,这种结构性演变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在商业地产需求萎缩与农副项目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工业项目已然成为暖通空调行业的战略支柱,亦是制造企业与渠道商维持发展的核心稳定器。
从当前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市场结构深度调整来看,精装配套与家装零售两大民用市场持续收缩,唯有工程项目领域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成为维系行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支柱。值得关注的是,工程项目市场内部正经历结构性分化:工业项目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农副项目仍处于培育阶段,商业项目则显露疲态,这种结构性演变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在商业地产需求萎缩与农副项目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工业项目已然成为暖通空调行业的战略支柱,亦是制造企业与渠道商维持发展的核心稳定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5.6%,这一数据印证了工业领域的持续活跃。对暖通空调行业而言,市场重心已从传统商业领域转向工业场景。

2024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需清醒认识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板块,同样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约70%。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工业节能改造具有战略意义——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工业能耗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能效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减排目标的达成。

政策引导,需求拉动
在“双碳”目标的引导下,工业节能降碳的需求日益迫切。4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达关于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更大力度抓好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工业节能监察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实施,压实主体责任,有力支撑完成“十四五”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由此可见,工业节能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工业领域的能耗大户,其机遇显然已经来临,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红利正在重构行业竞争逻辑。4月29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通知》,强调通过设备迭代升级推动工业能效提升。七部委联合印发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更将高效暖通设备纳入重点支持范畴。这些政策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某头部企业开发的磁悬浮离心机组,在钢铁厂冷却系统中实现能效提升38%;某外资品牌推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使化工园区暖通设备综合能耗下降26%。

工业领域的特殊性对暖通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不同于民用场景,工业厂房需要适应复杂工况环境,对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及系统稳定性具有严苛标准。尤其在高温车间与连续生产场景中,暖通设备需具备7×24小时持续运行能力。这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变频驱动技术使设备节电率达40%,相变储热材料的应用有效应对负荷波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故障预警准确率95%以上。
节能减碳,重任在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整体工业市场可圈可点,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工业项目对于高效设备需求的提升,以及参与企业数量的激增,都是现实且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布局其中的相关企业而言,当下和未来比拼的一定是企业的综合方案解决能力和更加先进的技术实力,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显然已重任在肩。
因为工业厂房的特殊性,与普通的建筑相比,有其专属的功能性,暖通空调系统可以通过提高能效、改善空气品质等方式,帮助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气排放。所以,在选择暖通空调系统的时候,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了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工业项目对于气体净化、空气过滤和温度控制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和恶劣环境下,工业项目需要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空调冷却系统。所以,节能、高效设备的提升是暖通空调制造企业不得不提前考虑和布局的事情,如此才能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在工业4.0与"双碳"战略的交汇点,暖通空调行业正面临历史性机遇。企业需构建"核心技术研发-场景化解决方案-数字化服务"三位一体能力体系:通过磁悬浮技术突破提升设备能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系统控制,依托智能运维平台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随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进入加速期,具备低碳化、智能化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