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一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重大战略决策向科学系统部署迈出了关键步伐,无论是行业还是个人,一场自上而下的“减碳”运动正在进行。
2020年9月22日举办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接着,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启“双碳”元年。
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工作,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指引。
而进入下半年后,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一步加速形成。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两天之后的10月26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聚焦部署“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明确了“碳达峰十大行动”。
其中,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国际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全球角度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
正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所表示:“建筑碳中和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表现为四点:系统节能向低碳、零碳暖通空调系统转变,空调设备能效将大幅更快速度提升,建筑对制冷设备能效的要求分容量不分形式,制冷机房要从单机约束变为机房系统能效。”
根据统计,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系统能耗占比约60%,成为建筑减碳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打造更加节能环保的暖通产品,是各个暖通企业都在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今年的多家行业展会及线下活动期间,“碳中和”的主题演讲和论坛是常见的,同时对于双碳目标的践行,暖通企业也给出了其减碳路线图,同时随着节能减排目标的推进,正在催生暖通空调企业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从行业目前来说,暖通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的话,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对于自身产品能效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能效问题是近年来行业一直所关注的,无论是《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所提出的2022年我国多联机等主要产品的市场能效平均水平提升30%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20%;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千瓦时左右的目标;还是单元机能效新国标的实施,都是从政策层面来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整机制造企业针对各个行业也都提出碳中和背景下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新冷媒的替代也是众多压缩机企业的努力方向。
第二就是企业的技术革新,系统节能向低碳、零碳暖通空调系统转变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的新一轮技术创新,而这一次不仅仅是在产品层面,更是在制造和产业模式上做出了探索,头部企业也早已开展了布局,格力通过建立再生资源基地,业务覆盖上游生产到下游回收全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技术层面,将光伏技术与暖通空调相结合产生的“零碳源”空调技术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灯塔工厂以及近期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无一不在证明美的对于实现“碳中和”在做的努力,海尔近期的胶州工厂的成功奠基在智能制造上树立了标杆。除此之外,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也在推动暖通空调技术的革新。
如果从更大的维度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双碳元年的开启,是中国科技进步浪潮下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次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更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寻求未来更大市场话语权的重要一环。